吵來吵去的女強人問題,女生比男生條件優勢,就注定沒有好結果嗎?

文章重點

  • 條件優勢的女生的擇偶條件
  • 社會條件優勢的顧慮,男女大不同。
  • 難道是適者生存?!
  • 總之,不管優勢不優勢

「我上星期被甩了。」
小編的朋友B在姊妹淘聚會時,公布了這個勁爆訊息。
B在國內取得博士學位後,應屆進入頗具知名的電子廠擔任研發人員,並具有相對優渥的薪水。並在工作隔年,在公司附近買了個兩房兩廳,供著房貸。B的男友,應該說是前男友,和她在大學時代交往。
畢業後,B的前男友直接在工廠就職,薪水也是大家耳熟能詳、不令人意外的數字。兩個人的交往一直是「書卷獎vs.挑燈夜戰求歐趴」的組合,但也是平安無事、有吵有鬧地一直走到B快要拉警報的年齡關卡。

B端起伯爵紅茶,緩緩地攪入牛奶後,才說出原因。「他早就有別人,而且也不是第一次了。」

第三者是同工廠的業務助理,兩個人在公司同事的起鬨下,慢慢地走在一起。其實B的存在也不是秘密,但卻被認為外在條件太過耀眼,讓身邊的眾人不以為兩個人的戀愛關係能多認真,只覺得是大學情侶,在畢業後因為習慣還有聯繫罷了,並不被認為會走到最後。

是說,現在的台灣社會,難道女生比男生條件優勢,就注定沒有好結果嗎?

條件優勢的女生的擇偶條件

經濟
所謂的條件優勢,如小編朋友B的高學歷、高收入之外,往往還有高門第與高涵養等的世俗觀念,這些條件優勢的女生擇偶時,到底有那些顧慮,又在想些甚麼呢?

關於學歷的刻板印象

女生念到了碩士以上之後,如果另一半是大學以下,即使女生不介意,外界也喜歡干預;或者是女生是國立大學,男生是私立出身,也常被親友們拿來談資說嘴。
「妳明明可以找到更好的。」
「妳唸這麼高,那妳男友/老公怎麼辦?」
「妳老公只有專科畢業耶。」
「妳真的要繼續念下去?妳男友難道不介意嗎?」

曾幾何時,自己的教育程度和追求學問的專精,要為了「屈服」於社會風俗而將就,或者是為了別人的想法,遭受指手畫腳而放棄?

關於收入的刻板印象

經濟
如果女生的收入優越於社會平均值,大家常常會用放大鏡檢視起她的另一半。
「妳男朋友吃軟飯吧?」
「那妳不就是家裡的經濟支柱嗎?」
「妳老公找妳拿零用錢的嗎?」
「那妳老公能送妳甚麼生日禮物呀?」

各位看倌,請不要懷疑,以上的對話小編還真的聽朋友轉述過。

其實家計的支出,不就是兩個人開心就好了的事情嗎?如果今天男女的立場對調,還會有這些閒言酸語出現嗎?
為什麼男生的收入優於女生,像是理所當然;女生的收入高出男生的話,彷彿是多麼地天理不容、遭人撻伐。

關於門第的刻板印象

不知道妳身在「望族」嗎?像是家人通通都是律師、醫生等,往往也被家人期許未來的另一半也要是某種「階級」以上。小編的高中同學算是律師世家,父母和哥哥都是律師,高三選填志願的時候,她也只能填寫與律師相關的科系。
後來的對象若非法律系同學或同職場,往往被家族標記上否定意見。此類的門第觀念,並無論男女,種種皆是。通常來自於家族,要消滅也極為困難。

社會條件優勢的顧慮,男女大不同。

經濟
那麼條件優勢的女生,真的只希望擇偶條件找不差於自己的男生嗎?其實未然。如若介意的話,自己本身當然會顧慮許多、在交往前便會試探再三,篩選並斷絕所有扣分的可能。

也就是說,若女生本身不介意客觀條件的世俗印象、對方也接受此等社會條件的差異,才會進展為交往關係或婚姻關係中,外界應給予祝福。但有時候我們在路上看到情侶牽手走在一起,女生身高170公分、男生166公分的身高組合,是不是也會妄下斷言,覺得她們這樣很「不配」呢?

高學歷的煩擾

台灣的平均教育水平越來越高,「考上大學」已然不是求學的目標,要能找到好工作的話,似乎得拿個「碩士」以上的學歷。甚至是求學路上順遂的人,精益求精、繼續朝著「博士」學位鑽研的,也不在少數。

但薪水的高低與否,若無刻意渲染,並非人盡皆知,但學歷往往難以刻意隱瞞。若高學歷的標籤加予女生身上時,即使女生不介意,也會對男方造成莫須有的社會壓力,產生「弱勢」、「學歷差」等比較心理。

女主外,男主內?

經濟
如若自己不講明薪水的確切數值,旁人的確難以知曉。但從業種差異、或者是職位名稱等等,收入多寡往往高下立見。這樣的雙薪夫妻,即使兩方都為了家庭的收支努力奉獻,卻常被冠上「女主外男主內」、「小男人」、「吃軟飯」等刻板形象。

雖說有些事業心重的女強人類型,有時候並不排斥對方相對弱勢,讓丈夫能夠照顧家庭,使自己安心發展事業。但普遍卻在男性主義社會的教育觀念下,因女方的經濟優勢,而帶來負面的評論與諷笑。

由以上,我們可以發現:雖說雙方當下不介意,但長久下來,卻有越來越多的外加束縛和壓迫,容易讓夫妻感情變質。甚至男人出軌的話,往往人們容易將對方出軌的錯過,歸咎於「女方太過能幹」

難道是適者生存?!

經濟
之前新聞裡聳動的標題「男人沒錢女人難愛」,提到台灣女生的理想對象,起碼收入要6-8萬以上、有房有車、不希望未來與公婆住等等的這類討論,在網路上引起劇烈回響。

希望對方條件好有兩種情形;一種是當自己算是過了某一門檻,於是也不希望對方比自己差;另外一種為不管自己的條件如何,仍希望對方有某一程度的社會期待。
有時候女生找尋伴侶時,會因自身條件而往上尋找,算是既定觀念下的產物。刻板印象裡,不管是經濟上或者是行事上,「丈夫」就得是家中的支柱。就像是生態學中的進化,也遵循著適者生存的法則。在這種情形下,女生找尋另一半的時候,有時會無法避免地尋找優於自己的異性。

第一種情形:優勢女不希望另一半比自己差

「如果自己一個人就已經過得很好,為什麼需要找一個處處條件不如自己的男生硬湊合?」
「學歷的話,現在想努力可能也來不及,但其他方面如果不能奮發向上,甚至覺得收入弱勢也沒關係的話,反而覺得沒有肩膀、不能嫁。」
「如果婚後的收入差,還是存在這個比例的話,那希望家事他可以多負擔一點。」

也就是說,會介意對方條件是否優於自己時,往往也認為自己一個人也可以過得很好,並沒有必要改變生活型態。雖然說有可能在對方對家庭的經濟貢獻較自己低時,希望對方能夠在工作上更表現出努力和積極,又或者幫忙分擔更多家事。想要理性地追求某種「平衡」算是優勢女的特徵。

男生的基本條件?

「有房有車」已經是台灣想婚男性的莫名枷鎖,好像男生沒有房產或代步的四輪,就沒有具備基本條件。
若是條件優勢女的話,並不會過於看中此點,往往在意的是這個對象是否值得自己一起為了共同目標而努力。
「交往或者結婚後,再共同出資買的話,自己也可以出一點意見。」
「房子的話自己有,不介意婚後一起住,或者是一起換一間大一點的。」
「如果對方已經有房有車的話,關於家計的分配,可以再討論需要我多分擔多少。」

總之,不管優勢不優勢

經濟
台灣的女生種類何其多,不管條件優勢與否,往往只想找一個自己愛的人、願意過一輩子的「Mr. Right」,而瀟灑愛一回。雖然不是每對都能夠永遠地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,但常常女生的「想愛」、「想婚」年齡範圍較為狹小,若過了特殊的階段,常常寧願單身一個人,也不願再分神煩惱。

所以小編並不認為「大齡」的單身女子,就是「剩女」,她們只是不願找尋非得兩個人硬湊在一起的理由、決定過「一個人也很好」的日子──並非因女生條件優勢,就註定沒有好結果。

作者資訊
三三
出生於台灣高雄的獅子座。住日經驗超過五年的日本人妻,其中多數在關東地區。喜歡旅遊,也喜歡宅在家,常默默地潛伏觀察日本文化。現在台灣日本兩地育兒奮戰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