心理也會感冒?我,需要心理諮商嗎?

心理諮商

文章重點

  • 心理感冒
  • 情緒感冒
  • 心理諮商治療
  • 心理諮商Q&A
  • 心理諮商:尋找自我的旅程
  • 心理諮商:照料自己的內心

面對情緒低潮、日積月累的壓力,讓人心情疲累,不知該何去何從、又該怎麼做才好?在生活中,我們都曾受過傷,新的傷口或是過往的創傷,都可能在我們的心上刻出一道道印記。

創傷的來源有可能是感情、親情、人際關係,也或許是職場上、課業上的壓力,讓你已無法承受更多。紓解壓力以及情緒低潮的管道有許多,我們可以安排運動、閱讀、旅行等方式,讓自己疲累的心能夠休息,在這些自我療癒的安排前,你是否考慮過「心理諮商」呢?

心理感冒

心理諮商師

Photo by William Iven on Unsplash

在亞洲社會裡,普遍提倡「抗壓性」的必要,在職場上、校園中,每個人都面對著不同的挑戰,而挑戰會帶來正面及負面的情緒反應,但,抗壓性並不等於將內心的挫折、憂鬱隱藏起來,當挫敗感一點一滴累積在心中,當我們的正向情緒一點一點地被憂鬱吞食的時候,為了維護健康的身心、讓負荷過重的心理能夠舒緩,我們必須為自己做點什麼。

憂鬱、挫折、低潮來襲,讓自己的心受到了許多打擊,很多人卻本能地抗拒面對自己的脆弱。事實上,我們的內心都是溫柔而脆弱的,就像個需要呵護和關愛的孩子一樣。和身體一樣,面對無法排解的壓力和憂鬱時,心理也會「感冒」,有時心理感冒是不被察覺的,它沒有明顯的症狀,也沒有明確的測量方式,你必須傾聽自己的心,感受自己的感受,才能夠從中了解自己的狀態。

不斷累積的負面感受會逐漸地影響你的思考、想法,一但受到影響,便會開始陷入否定自己、對身邊事物不再有興趣、長期低落且難以感到快樂的狀態中。

情緒感冒

心理諮商師

Photo by Kyle Broad on Unsplash

在凡事講求效率、速度和達成率的社會,情緒感冒已經是種常見的狀況,面對情緒上的負面反應時,我們必須像對待生理疾病的方式般尋求專業的協助,唯有健全的情緒管理,才能夠為自己維持良好的生活品質與人際關係。

在面對心理疾病普遍認識不足的社會裡,我們不免對此抱有疑惑,大部份的人在面對情緒低潮時總會先自我責備,認為是自己的能力不足、抗壓力太低才會感到情緒低落。

其實在生活中,我們總會有低落、憂鬱的時候,坦然面對自己的情緒反應並非是懦弱的表現,反而是極具勇氣的行為,內心的自我是每個人最柔軟的一部分,獨自承受來自外界的一切,仍沈默地面對各種情緒反應。

內心的自我總會有需要休息的時刻,我們必須了解自己、透過不同的方式挖掘自我,才能夠在與內心的自我溝通的過程中,認識真正的自己。

相較於西方國家已將心理治療視為一種平常,在華人社會中卻不太普遍。在華人傳統觀念裡,表現出情緒的難受是一種懦弱、無能力的表現,使得許多人寧願面臨心理生病的折磨,也不願意主動尋求協助諮商。

心理諮商治療

心理諮商師

Photo by Yuris Alhumaydy on Unsplash

心理諮商治療在台灣逐漸普及,不過心理諮商以及精神科門診常常會被社會大眾混淆,簡單地分類的話,精神科門診可以開藥;心理諮商則不能夠開藥。不過,精神科醫師雖然專攻藥物,皆有受過專業的心理諮商治療訓練,只是在看診時間的限制之下,沒辦法給予較完整的心理諮商治療。

心理諮商是有計畫性、有目標的談話的治療方法,諮商心理師以他們的專業知識,從個案的言談之中,陪伴並找出問題的癥結點,心理諮商師能夠運用一些方法來引導,讓個案在諮商的時間內主動討論自己看重的議題,比如:長期在職場上、課業上承受壓力或失敗、與另一半分開等等所造成的負面情緒累積,因此產生憂鬱、低落、自我責備的感覺。在心理諮商的療程中,個案能夠適時的表現出情緒反應,並在過程中與諮商心理師深度地認識自己、找尋自己。

心理諮商Q&A

心理諮商有用嗎

Photo by Giulia Bertelli on Unsplash

在決定進行心理諮商之前,大家想必會有許多疑惑,以及有些畏懼。這些反應都是正常的,當你為了讓自己恢復健康的心理而做出決定時,可以先為自己的勇氣鼓掌。在認識心理諮商前,普遍大眾對心理諮商都有著刻板印象、錯誤迷思,以下是在決定進入心理諮商療程前可以事先了解的迷思:

1.求助心理諮商代表我不是個正常人?

心理諮商有用嗎

Photo by María Victoria Heredia Reyes on Unsplash

以往對於精神疾病或是精神門診、心理諮商有許多不了解,而這些不了解衍生出許多誤解。以專業的角度而言,精神分裂、憂鬱症等,都是屬於精神疾病,與生理上的生病一樣需要求助醫師的協助。

而輕度的心理、情緒問題等等,幾乎所有人都會遇到,完全不是「不正常」。若我們身體不舒服時,我們需要多多休息,平時為了預防生病,我們也會多加鍛煉、保健自己的身體健康,而專業的心理治療人員、醫師們,就像是教練,是為了幫助我們能夠維持心靈健康的輔助人員。

因為心理、情緒遇上瓶頸所以求助心理諮商,並不代表自己是「不正常」的人,正是因為你能夠理解自己需要改變、了解自己的狀況,所以尋求專業的管道,而不是逃避或置之不理。

2.在心理諮商師面前必須說出心中的秘密或是個人隱私,會感到不安全?

心理諮商
這是普遍常見的誤解之一,對於要向心理諮商師說出自我感受,或是一直未曾向他人坦白過的過往經驗,會使人相當緊張,這是必然的、也是非常正常的情緒反應。

但心理諮商師皆有相當程度的經驗以及專業能力,並不會在諮商過程中以主觀角度給予建議或判斷,而是會以個案的角度、立場,為了完成諮商療程而給予適當的協助,或一同與個案找出適當的建議。專業的心理諮商師是被法律規定禁止洩漏個案姓名、病史以及相關資訊的,這也是諮商師的保密原則。

3.心理諮商只是聊聊天而已,並不算治療?

心理諮商的進行方式,是由專業的心理諮商師,在諮商過程中運用專業知識引導個案,並且幫助個案從中了解自我情緒以及情緒的來源。過程中會有情緒上的反應,例如:難過、憤怒、不安等等,這都是很正常的。這些不舒服的情緒是因為在治療心理時,我們必須去碰觸內心的深處一直以來累積的壓力,而這些緊張、壓抑的情緒也會在治療過程中慢慢被舒緩。

而心理諮商師會是你療傷的夥伴,他們擁有專業的技術、受過專業的心理訓練,能夠陪伴著你一同成長。與一般聊天不同的是,心理諮商中,諮商師不會批判、主觀地給予建議,而是會引領著你說出心中真實的想法,引導你給予自己改善生活的建議和目標。

4.只要做過一次諮商我就能夠痊癒了?

心理諮商有用嗎

Photo by freestocks.org on Unsplash

很多人認為心理諮商師是鐵口直斷的算命師,能夠在一次的諮商的經驗裡判斷並分析狀況。可能在第一次諮商後,你感到精神、情緒舒緩不少,但這種感覺又在回歸現實生活中後被負面情緒所吞沒。

心理諮商很難快速達到目標,而是一個持續的過程,過程中包含了個案的資訊收集、問題的澄清、後續發展的觀察等等。當我們決定心理諮商時,幾乎是帶著日積月累的壓力、憂鬱、失落等滿溢的情緒,這些情緒反應是不會在一次約60分鐘的諮商過程中被解決的。

心理諮商師會從諮商過程中收集個案的信息,逐步尋找合適的療癒方法,每個人的狀況不同,心理諮商的節奏也會有所不同,和心理諮商師一起找出屬於自己的步伐,才會讓你感到真正的紓解。

在決定要踏入心理諮商中心前,你會經歷一段時間的醞釀。過程中你可能會猶豫、不確定自己是否真的需要心理諮商?或擔心不知道該如何向心理諮商師表達感受、不知道該說些什麼才好?或者是對於心理諮商能否為自己帶來改變?是不是真的有效?都有諸多懷疑。這些也是心理諮商的一部分,都可以和你的心理諮商師做進一步的討論,對你也會有一定程度的幫助。

心理諮商:尋找自我的旅程

心理諮商有用嗎

Photo by Matthew Henry on Unsplash

心理諮商是一段幫助你尋找自我、紓解自我的旅程,旅程上的夥伴就是心理諮商師。在唔談時,心理諮商中心會安排在放鬆、舒適、不壓迫的會客室內,讓你能夠擁有安全感、安心感,心理諮商師能夠引導你說出心中所想。這世界上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,所以晤談的方式、心理諮商的節奏都會有所不同,心理諮商師能夠將他們的過往經驗以及專業能力運用在晤談中,輔導你判斷內心糾結的問題來源,給予你鼓勵、建立你的信任感。

初次的晤談相較重要,在初次的晤談中,你也許會說出內心深層的感受,同時也像是重新認識自己一次,也許在過程中內心會浮現糾結、掙扎、不安的反應,你也能夠適時的將這些感受讓心理諮商師瞭解。每一次的情緒反應,都是自己的內心正在成長茁壯的變化過程。

第一次的晤談還有一件重要的事,那就是你將會與心理諮商師一同討論諮商的方式、架構,從心理諮商的頻率到你期許自己短期、長期能夠達成的目標,都是心理諮商師會與你討論的。你能夠期許自己達成希望的小目標,但重要的並不是目標達成與否,而是你是否能夠透過心理諮商讓生活有所改變。

心理諮商:照料自己的內心

心理諮商有用嗎

Photo by Julia Caesar on Unsplash

面對沈重的壓力、生活上的挫折和失敗,負面感受一點一滴累積在心裡時,我們可以不再獨自療傷。就好比感冒、頭痛、流鼻水,我們會到門診請求醫生治療,心理的傷痛、情緒的負面積累,我們也能夠尋求專業協助,每個人都應該以照護身體的方式來照料自己的內心。

當你決定要為自己邁出這一步時,代表你已經正在療癒內心的路上,過程中也許會有徬徨和猶豫,但請相信你能夠為自己建構更美好的內心世界,當你成功完成心理諮商的療程時,意味著你也能夠擁有比以往更強大的力量,成長、茁壯的結果會是美好而值得令人期待的!

延伸閱讀

掰掰刺蝟人生,擁有被討厭的勇氣!
手寫字療癒厭世生活,精選手寫字IGER溫暖你的小日常!
做自己就好:不是改變自己,才能找到真正歸屬感!
情緒行為障礙:我的孩子不可能是那樣的!
韓國減肥舞,從韓國紅到全世界,邊跳舞邊減肥,挑戰2週瘦不停吧!

作者資訊
77
台灣人。日劇、貓、閱讀、吃就是日常,在生活中學習扮演好每個角色。自認為是社會裡的少數派。 喜歡在生活裡與各式各樣的人相遇,在每一段人際關係認識自己。 喜歡在太陽灑進屋內的午後和貓一起睡午覺,喜歡追隨貓的腳步學習如何慵懶度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