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逢秋冬季來臨,很多人有怕冷、手腳冰冷的困擾。手腳冰冷與血液循環息息相關,血液負責運送不可或缺的氧氣、營養和體溫,如果血液無法順暢流動,細胞間無法正常運作,神經運作也會變得遲鈍、調節體溫的機能也會變差,讓營養缺乏、身體抵抗力降低、低血壓,也很容易引起局部或全身的血液循環不良,特別是四肢末梢,導致手腳冰冷。
依照體質~找出畏寒、手腳冰冷的原因
以下小編就來為大家介紹幾種冰冷體質,以及如何改善。
虛弱型(沒有活力也沒有體力→氣血兩虛)
「氣」與「血」兩者都不足,抵抗力弱、容易感冒、胃也常感到不舒服,只要稍做劇烈運動就會喘不過氣。對寒冷十分敏感,很怕冷,總是在發抖,體溫和血壓比較低。
改善方式
這類型因為運動不足,所以肌肉很少,導致新陳代謝很差,生產和運送溫暖身體所需能力變弱,需要常常走路或做些輕鬆的運動,不可熬夜。在飲食方面,冰冷食物、飲料要節制,減少過油食物的攝取。可以吃黑糖熬煮的紅豆湯補虛寒,可以利用中藥~健脾補氣的黃耆、黨參、紅棗等食材溫補。
水腫型(水分和老廢物質→食積痰濕)
體內堆積過多水分及老廢物質,阻礙「氣」與「血」的流動。原因是平時吃太多、喝太多,導致腸胃消化不良、胃部沉甸甸、小腹凸出及便秘等症狀,沒適時代謝出身體內多餘的水分,造成身體冰冷、水腫、虛胖等狀態。
改善方式
因為體內太容易積熱,需透過定時排汗來提升代謝,例如:熱瑜珈、半身浴,確實活動手腳,多喝溫水以排出多餘水分和老廢物質。飲食上可吃幫助排出濕氣的食物,例如:白蘿蔔、蔥、菇類,以去除體內多餘水分和老廢物質,甜食和牛奶容易讓體內堆積過多水分,需暫時克制。
乾燥型(活力不足、缺乏滋潤→陰虛)
缺乏身體必要的「氣」與「水」,會有微微發燒、失眠、精神不安等症狀。除了身體冰冷外,也常會感到背部僵硬、腹部腫漲。一接近生理期,就特別容易覺得冷。
改善方式
因缺乏身心的滋潤,充足睡眠非常重要,睡前放鬆心情~別想太多事情,也不要滑手機,盡量早睡早起。通常這類型的人腸胃黏膜不夠滋潤、消化功能不佳,消除疲勞的黏性食物可以多吃,像是:蓮藕、秋葵、牛蒡、山藥、木耳,飲食要避免吃刺激性強、不好消化的食物。
發抖型(溫暖身體的能力不足→陽虛)
「氣」與「血」的流動能力很弱,所以全身都覺得冷冰冰。身體各處都覺得疼痛,並有水腫、腹瀉、不好排尿及食欲差等症狀。一到冬天更嚴重,中午過後身體就開始不適、沒有力氣和幹勁。
改善方式
天冷時適時添加保暖衣物,戴手套或使用暖暖包,盡量別讓皮膚露出太多。需要補氣血,可多喝雞湯加上薑片,因雞湯和薑具有溫補的強身作用。身體氣不足,使得手腳冰冷,可以喝杯熱可可並加上肉桂粉,肉桂性熱,具有溫經通脈、改善末梢血液循環,進而提高身體的溫度的功用,喝下身體馬上暖呼呼。
煩惱型(血液及營養循環不佳→氣滯血瘀)
「氣」與「血」的循環差,氣滯會引起胸悶、食欲不良、煩躁、心神不寧等症狀,常見於個性容易緊張、纖細或神經緊繃的人。身體無法輸送溫暖能量和營養,生理期也會出現經血排出不順、經痛、皮膚乾燥等症狀,末梢循環很差,特別是腳踝和腳尖容易冰冷。
改善方式
由於循環不佳,下半身特別容易冰冷,可多穿內搭褲或襪子防止腳冷,多泡腳、泡熱水澡來幫助循環、溫暖身體,多加活動身體,天冷睡覺時放熱水袋在腳下,避免身體太冷不好入眠。飲食方面得多樣化,促進血液循環,多吃新鮮魚類、辣椒;體內需要排寒,要吃溫熱性食物,像是羊肉、桂圓、紅棗、大蒜、黑糖、山楂等溫熱性的食材,多喝熱湯熱水,避免偏寒的食物,例如:竹筍、蘿蔔、西瓜。
生氣型(因壓力和怒氣造成冰冷→肝陽亢盛)
因為壓力、過度疲勞、怒氣,造成「氣」與「血」失去平衡。身體某個部位火太旺,將血氣都集中到那裡去,結果需要血氣的部位沒有血氣~就會寒冷。通常身體會聚氣在下半身,但下半身又陰虛過重,氣出不去~只能往上跑,會先跑到肝臟,肝火燒旺、推積過多不需要的肝熱,會有偏頭痛、頸部和肩膀僵硬、血壓高、暈眩等狀況,明明臉上發熱,下半身卻是冰冷的。
改善方式
通常這類型的人容易口乾舌燥、身體時冷時熱,得先降肝火,找出問題來源並解決壓力,讓自己心情先放鬆,做些簡單伸展動作或散步來轉換心情,不讓肝火持續燃燒,分階段調理。此外,可補充有酸味的食物,像是:梅子、橘子、優格,讓血液循環流動平衡順暢。
血液循環不佳
如果長期末梢血液循環不佳、手腳冰冷,容易引起疾病。疾病發生前必定有其預兆,經過長時間的醞釀,最後才形成真正的疾病。因此,千萬不要忽略疾病的源頭,聆聽身體發出的聲音是很重要的事,例如:頭痛、肩膀僵硬、四肢痠痛、皮膚乾燥或腹瀉、便祕都是警訊。當身體變冷時,人就會懶得出門活動,易產生負面思想、心情憂鬱,只要適度溫熱身體,就能改善憂鬱症狀,提高免疫力。身體冰冷是疾病之源,在冬天,身體的代謝機能下降,形成血流停滯,容易引發腦中風或是心血管疾病,身體冰冷也會造成代謝異常、荷爾蒙失調及免疫系統異常等其他嚴重疾病。
手腳冰冷的原因
從生活中思考引起手腳冰冷的原因,改善NG行為,手腳冰冷的狀況也能隨之改善。
是否穿著厚重大衣~讓身體不好活動?
穿著質地較厚重的大衣或外套,身體無法適時伸展,不利筋骨活動,會造成肩頸痠痛,血液循環不佳,身體就會感覺冷。衣著應該輕便鬆軟、防寒,秋冬穿衣可以選擇鬆軟又有保暖防寒的衣著,例如:羽絨或有鋪棉的款式。外衣寬大,即使多層次穿搭也很舒適,使氣血順暢循環、四肢舒暢溫暖,長度超過臀部最佳,有領子和連帽的設計也不錯,可以包著頸動脈和頭部,讓身體更加溫暖。
泡澡的水溫是否太燙?
短時間泡熱水澡的水溫太高,只是身體表面溫度變熱了,體內卻還是寒冷狀態,泡澡後全身毛孔打開,熱度消散不斷流失,最後身體會變得比泡澡前還冷。另外,心臟病、高血壓患者更不建議泡熱水澡。
以手足浴代替泡澡
在水桶或洗臉台加入40~42℃的熱水,浸泡雙手雙腳10~20分鐘,能有效溫暖全身、改善手腳冰冷、生理痛,且迅速消除疲勞。足浴能找較深的水桶,浸泡至小腿肚,快速消除乳酸堆積、幫助小腿瘦身。浸泡時可稍微活動腳踝及腳趾,促進全身血液循環、幫助睡眠。手浴能舒緩緊張性頭痛、偏頭痛,不只在冬天適合,也能預防在冷氣房造成的手腳冰冷的症狀。
用溫水泡半身浴
溫水半身浴是指溫水溫度在38~40℃,讓身體泡至心窩處,泡到身體慢慢出汗。持續泡半身浴,能讓身體形成容易出汗的體質,泡澡目的是為了活躍副交感神經,可以放鬆情緒,出汗也可以促進新陳代謝、促進下腹部血液循環,幫助體內老廢物質隨著汗水排出,由內部溫暖身體。泡完澡一定要擦乾汗水、吹乾頭髮、穿襪子,讓溫暖的身體避免著涼,也要盡早上床就寢。
好好養生,過個舒服的秋冬吧!
現在大多數人因為工作環境、高油鹽糖外食或運動量不足,常有手腳冰冷、血液循環不佳的問題,身體血液循環不好,容易百病叢生。了解體質並找出適合的改善方法,可以提高血液循環的速度,此外,在生活中也能利用一些方式加快代謝,即使在秋冬、天氣寒冷的時候,也不怕天氣冷颼颼,全身像是能自己產熱的暖暖包,跟手腳冰冷說掰掰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