器官捐贈:讓愛無限延續的生死接線員,8部止不住淚的精選戲劇

hl

文章重點

  • 永恆的愛:器官捐贈
  • 生死接線員:器官移植協調師
  • 《生死接線員》(The Coordinators)
  • 《善良醫師》(Good Doctor)
  • 《空中急診英雄3》(Code Blue)
  • 《打勾勾》(The Heartbroken Princess)
  • 《防蚊貼片》(The Mosquito Patch)
  • 《交換心人生》(Heal the Living)
  • 《有人想和你說話》(Someone Wanna Talk to You)
  • 《CO移植協調者》
  • 讓愛遺留:愛的延續

你曾想過「死亡」是從哪一刻開始算起嗎?是從沒了呼吸心跳開始、被宣判腦死那一刻開始?又或是喪失意識那一刻起呢?我們都聽過器官捐贈遺愛人間,那麼,該如何讓「愛」延續,才能夠真正使活著的人們幸福呢?

永恆的愛:器官捐贈

器官捐贈

器官捐贈是台灣近年來多次受到大眾探討的議題,但因其所牽涉範圍從醫療層面到傳統家庭觀念,在社會上仍有人持各種不同論點。

不同於西方社會對於生死是以較為理性的角度看待,受到東方教育以及家庭倫理觀念影響的華人,器官捐贈儼然是在挑戰自古以來所抱持的傳統倫理觀念。

華人世界中,傳統的孝道秉持著「身體髮膚受之父母」,認為即便死亡後也要保持全屍,否則便是不孝。有些家屬甚至連法醫進行解剖也不能接受,更遑論是器官捐贈。

愛該以何種形式被延續?在生命的終點處,愛會隨著生命逝去嗎?又或者我們能夠讓愛繼續照耀他人呢?

生死接線員:器官移植協調師

器官捐贈

圖片來源

器官捐贈在社會上所面臨到的困境是「資訊不足」。不論是捐贈者本人亦或是家屬,都可能並不了解器官捐贈的意義或是流程。為了使捐贈者、家屬都能夠徹底了解器官捐贈,器官移植協調師扮演著相當重要的角色,甚至是串聯起移植團隊與家屬之間的溝通橋樑。

器官移植協調師一職最早於1962年於美國出現,主要負責移植病患的相關資料彙整。台灣則是在1988年於台大醫院設置,負責器官捐贈、協助摘取、保存到限時配對運送、移植及術後照顧,也必須關懷、陪伴家屬。

器官捐贈

圖片來源

移植協調師需要24小時待命,必須能夠即時抵達醫院進行協助。在與家屬溝通的過程中,也常常因為資訊落差的關係,使得家屬不能夠諒解器官捐贈的本意。

目前,多數的醫療戲劇仍然以外科醫師為主要劇情,少部分會在劇集中帶入器官捐贈的議題,隨著相關議題日漸為大眾所討論,器官移植協調師這個令你我都相當陌生的職業也開始成為戲劇題材。以下小編就來為大家介紹國內外曾探討關於器官捐贈的戲劇作品吧!

《生死接線員》(The Coordinators)

接續《我們與惡的距離》後,公視即將於5/4推出新作品《生死接線員》,此部作品是繼《麻醉風暴》後所推出的最新醫療戲劇,以器官移植協調師為主題,由曾少宗、劉倩妏、李杏、單承矩、邱震瀚領銜主演。

器官捐贈

圖片來源

在劇情中,觀眾可以真實地認識器官移植協調師的工作內容,希望社會大眾能夠透過這部作品,更加了解器官移植協調師的職務內容,從中理解、認識到器官捐贈的意義。

每一個器官捐贈的成功案件,都是一場生與死的交集點,一個生命的逝去能夠圓滿另一個生命的期盼,也是「遺愛」的真正意義。

《善良醫師》(Good Doctor)

器官捐贈

圖片來源

此部日劇主要是在講述患有自閉症的男主角,在小兒外科中擔任醫生,劇中探討著怎樣才能夠算是一位好醫師,戲中個性天差地遠的醫師們,卻擁有共同的目標-成為值得病患及家屬信任的醫師。

最後一集也是本劇最賺人熱淚的一集,面對女兒腦死的父母,如何決定將失去愛女的痛轉換為愛,選擇以器官捐贈的方式讓女兒的愛能夠延續。

在這集劇情中,提到捐贈者的家屬面對親人死亡的心情,及醫師如何以專業知識使家屬能夠理解器官捐贈是一種愛的延伸。重獲新生的孩童,讓逝去的捐贈者的愛與精神賦予幾乎失去希望的家庭一線曙光。得知女兒的器官能夠幫助他人開始新的人生,對逝去愛女的父母何嘗不是一種欣慰呢!

《空中急診英雄3》(Code Blue)

器官捐贈

圖片來源

第三季的空中急診英雄,睽違十年後,終於在2017年推出第三季續作,除了能夠看見許久不見的原班人馬更加茁壯、成長,在第三部的劇情中,也特別著墨各角色在崗位上及私生活中,所面臨的各種挑戰與難關的心境。

在團隊加入了新人後,先前的菜鳥們如今也已經能夠獨當一面,甚至成為帶領新人的領導者,這也是本劇值得讓人玩味的地方。

在本劇劇情中探討器官移植的相關爭議,等待器官捐贈的孩子必須「期待著他人死亡」才能夠獲得重生的矛盾心情,在道德倫理觀念上的碰撞,的確是目前社會大眾對於器官捐贈的質疑之處。

而等候器官捐贈的家屬看著生病的孩子一天一天熬過苦痛,心中也漸漸期待能夠有條件符合的其他孩子因腦死而願意捐出器官,每天在自身的私心與道德之間不斷拉扯與掙扎,同時也讓觀眾能夠站在不同角度去看待器官捐贈的議題與意義。

《打勾勾》(The Heartbroken Princess)

《打勾勾》是由台北榮總與台灣藝術大學學生攜手創作的宣導短片,透過幽默的拍攝手法,使觀眾可以拋下以往對器官捐贈議題的沈重感,從而了解器官捐贈的真實意義與遺愛人間的真諦。

此部片也是台北榮總的器官捐贈宣導影片,劇情輕鬆,擺脫了以往我們對醫療劇情所認知的沈重印象,讓觀眾能夠在劇情中認識器官捐贈的意義。

《防蚊貼片》(The Mosquito Patch)

《防蚊貼片》由公視新創電影播映,劇情主要描述當母親在孩子被判定腦死後,仍然相信孩子還活在這世上,醫院對她提出器官捐贈的建議,使她身心備受煎熬,彷彿是她「放棄了自己的孩子」、自行宣判了自己的孩子死亡,在百般掙扎的過程中,母親像是失去了全世界,在面對失去至親的同時卻必須面對器官捐贈抉擇。

對於器官捐贈議題,大部份的人都能夠說出正向的肯定,但若真的遇到了,必須為最親近的人做出決定時,那種心情與感受,是誰也無法預想得到的。

在片中,我們可以理解母親對於孩子的逝去時的悲傷,也能夠在家屬的角度上理解到:一個人的存在,不會因為心跳呼吸停止而死亡,他會一直活在共同創造的回憶裡。

當所有人面臨死亡時,該用何種心態面對?該如何理解死亡?這更是一項艱難的題目,誰都無法保證正確答案,也只有實際經歷才能夠從中得到解答。

《交換心人生》(Heal the Living)

器官捐贈

圖片來源

《交換心人生》為一部法國電影,講述一位因意外而過世的青年,透過心臟移植,讓一段幾乎凋零的生命又重獲新生,讓兩個家庭因為愛的延續而有了交集。電影中的母親因為痛失愛子而悲痛萬分,在面對莫大悲傷時,家屬同意了進行器官捐贈。

另一方面,受捐者則是對接受器官捐贈有幾分疑惑:「是否該順著自己的心臟死亡?」、「接受死去的人的器官活著,真的好嗎?」這樣的問題不停地浮現在她的腦海裡,同時也反映了捐贈者及其家屬、或是受捐者本人,都是會對器官捐贈存有疑問的。

但電影中,當器官移植手術完成後,逝去的生命所遺留的「愛」也將協助另一個人重新開始新的人生。

《有人想和你說話》(Someone Wanna Talk to You)

器官捐贈

圖片來源

《有人想和你說話》是一部於2013年上映的伊朗電影。劇情最初描述著單親家庭的母女相處模式,彼此的不諒解以及誤會拉開了母女之間的距離。但在一場意外中,母親面臨相依為命的女兒往生的莫大傷痛,在悲痛之餘,母親希望被判定腦死的女兒能夠將器官捐贈予正在等待奇蹟的人。

為了簽署家長同意器官捐贈同意書,母親踏上了尋找前夫的路途。路上一路顛簸,母親也從中重新反思自我。在最後一幕,當父親前往女兒的墓前,巧遇了接受女兒心臟移植的小男孩,父親詢問小男孩:「我能夠聽聽你的心跳嗎?」,父親在男孩胸前傾聽並感受著女兒的心正在男孩的體內跳動著。

愛可以有各種形式,這部作品也能夠讓人思考一個人的真正離去,並不是死亡,死亡無法帶走的,是愛。

《CO移植協調者》

器官捐贈

圖片來源

這部於2011年播出的日劇,是以器官移植協調師的角度,探討死亡與生命的意義。

身為器官移植協調者,該如何協助家屬理解器官移植,從流程到情緒的安撫,幫助家屬在面臨逝去親人的當下能夠以理性看待器官移植,同時也擔任著醫療團隊與家屬之間的橋樑,幫助家屬能夠理解器官移植的相關知識。

劇情描述了家屬、等待移植的病患和家屬以及捐贈者本身的感受與困境,讓觀眾能夠深刻了解器官捐贈的意義。

讓愛遺留:愛的延續

器官捐贈

圖片來源

在台灣,器官捐贈仍是個禁忌議題,是家屬在面對親人逝去時不願面對的抉擇。然而,由器官移植登錄中心統計,每年有近千人因等不到器官移植而離世,登記等候移植捐贈的人數遠遠高於捐贈者,這也是台灣器官捐贈目前所面臨的困境。

此次由公視製作的《生死接線員》,除了能夠引領台劇進入全新的領域之外,更期望觀眾能夠透過作品認識原先所陌生的器官捐贈議題。

也許死亡是你我都曾感到抽象、甚至是有些抗拒討論的話題,但在今後,透過不同的作品,能帶給我們不同的想法與角度,讓我們能更多元地思考關於生命、遺愛人間的意義。希望社會大眾能夠逐漸孰悉生與死的議題,以理解取代陌生、減少因不熟悉而產生的誤解,也能夠更坦然地面對生命。

延伸閱讀

《我們與惡的距離》中毒後,接下來不能不錯過這八部解毒人性劇!
逛街總是腦波弱,購物狂都是快時尚惹的禍!
時短x快速家常菜料理,下班後輕鬆上好8道菜!
科普背書好神準《血型人格分析》~看完默認中了好幾項
新鮮人,你準備好了嗎?精選7本再也不怕不怕的職場攻略,職場菜鳥又如何?

作者資訊
77
台灣人。日劇、貓、閱讀、吃就是日常,在生活中學習扮演好每個角色。自認為是社會裡的少數派。 喜歡在生活裡與各式各樣的人相遇,在每一段人際關係認識自己。 喜歡在太陽灑進屋內的午後和貓一起睡午覺,喜歡追隨貓的腳步學習如何慵懶度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