相信大家在從小到大的成長過程中,一定或多或少都碰過低潮撞牆期。可能是因接二連三的失敗挫折而陷入低潮;可能是因為一次前所未有的大成功之後,因為害怕自己沒辦法突破自我而陷入低潮。
這些你我都深受其害的經驗,2008年獲《時代雜誌》票選為全球百大影響人物之一的美國知名暢銷書作家Elizabeth Gilbert(中文譯名:伊莉莎白・吉兒伯特)也都曾經歷過,並且在這些經驗中找到了她的一套處理方式。
她在2009年與2014年兩次登上TED演講,分享了她對於工作及低潮撞牆期的看法。在這篇文章中,小編將帶大家了解Elizabeth Gilbert在演講中所提到的幾個重點。當然,如果你想自己「親耳」聽她說的話,文末也附上了Youtube影片,影片有提供中文字幕可以選擇。
愛寫作勝過愛自己的Elizabeth Gilbert(伊莉莎白・吉兒伯特)
在影片中曾數次提到自己真的很愛寫作的Elizabeth Gilbert,從青少年時期開始就喜歡創作。即使在她出社會之後,因為無法靠寫作維生,而必須在一間餐廳當女服務生來養活自己,她也對自己「愛寫作勝過愛自己」的想法從未質疑。
在將近六年都沒辦法獲得出版作品機會的歲月裡,每一次被出版社拒絕的經驗都是痛苦的。每一次她也不禁會問:我是否該放棄、放過自己,來脫離這種痛苦?但同時她也發現,自己總是又會回到初衷——對寫作的熱愛——她稱為這是她的「家」,她愛寫作勝過於自己失敗的時候的痛苦。
她說,如果你不知道自己的「家」在哪裡,有一個簡單的判別條件,就是你必須是愛那項事物勝過愛自己的。那項事物對她而言是寫作,對其他人而言可能是家庭,也可能是發明、冒險、信仰,甚至是家裡養的一隻柯基犬等等。
對於「家」,你會願意奉獻自己的所有心力,也因此最後的結果將變得微不足道。Elizabeth Gilbert對寫作投注自己的所有心力,所以不管最後寫出來的書是大賣還是乏人問津,她接下來要做的事情還是只有一個,就是繼續寫作,因為她愛寫作勝過愛自己。
在失敗中的迷惘與在成功中的迷惘
爾後在出版暢銷書《Eat, Pray, Love》(享受吧!一個人的旅行)而獲得超高人氣與評價時,她突然覺得自己好像又回到了在當女服務生時,那段作品乏人問津的低潮撞牆期。以客觀條件而言,過去那個屢次投稿失敗的自己,跟現在作品受歡迎的自己,不管在物質條件或是別人對自己的評價上,應該都是天差地別的。但她覺得,兩者其實都一樣是深不見底的黑洞。
在失敗時,容易迷惘於自己究竟該堅持還是該放棄;在成功之後,卻又容易擔心自己接下來是否只會走下坡、無法創造出另一波更高的成就,甚至擔心別人是否等著看自己的笑話。
Elizabeth Gilbert認為,會陷入這兩種迷惘,是因為在自己心靈深處迷失了。而要走出迷失,其實靠自己就有辦法:找到「回家」的路,講白一點就是回到初衷。
「放過自己」的思考模式
對於成功跟失敗,Elizabeth Gilbert還有另一套解釋。人們的情緒時常受到成功與失敗的影響而搖擺,甚至失控而走上絕路。因此她認為,必須要找到一種方式,讓自己脫離在創作時找不到靈感的負面情緒跟撞牆期。為了找到這種方式,她從歷史開始追溯起。
她舉古希臘人跟古羅馬人為例。這兩者其實並不認為人類本身擁有創造力,而是某種神祕未知的靈魂在幫助創作者完成作品。希臘人稱這種靈魂為「daemons」(守護神),而羅馬人則稱為「genius」(天才)。Elizabeth Gilbert認為這就是讓創作者在心靈上跟作品保持距離的方式。
因為作品的完成不是靠創作者自己本身,因此當作品受到讚賞時,創作者不能自己居功;當作品受到惡評時,也不能完全怪罪創作者。這是西方長久以來對創造力的解釋,直到文藝復興時期,以「人類」為中心的思想成為主流,才改變了人們對於創造力的看法,認為這是源自人類本身的力量。而這種看法正是創作者深感壓力之處,因為所有成功與否的責任都在自己身上。
這裡要特別解釋的是,Elizabeth Gilbert並不是要鼓吹失敗的過錯都應該推卸責任給別人。她強調的是,不管事情會走向成功或失敗,我們所應該做的事情就是好好去做原本該做的本分,而最後會成功或失敗,就要看你身邊的「daemons」(守護神)或「genius」(天才)給不給力了。這樣聽起來,似乎有點像是中文所說的「聽天由命」的味道。
這其實是一種有助於讓自己「放過自己」的思考模式。我們常會過度在意一件事情的成功與否,而給自己過多的壓力,也忽略了原本在過程中可以享受到的樂趣。Elizabeth Gilbert在創作時,便曾試著用這種方式減低自己在遇到撞牆期時的壓力。
她假設在房間一角存在著她的「daemons」(守護神)或「genius」(天才),對著他們說:
「你聽著,你我都知道如果這本書寫得不夠精彩,這不完全是我的錯,對吧?因為你也看到我已經很盡力去寫了,我再也寫不出比這個更好的了。所以如果你希望這本書更好,那你就必須現身做好你該做的那部分。如果你不做,那也沒關係。我還是會繼續寫作,因為這就是我的工作。」
忠於自己所愛及本分
看完兩場演講,我們可以發現她始終想要強調的就是「忠於自己所愛及本分」,這樣的態度也反映在她所撰寫的文學作品裡。Elizabeth Gilbert於6月初在台灣上市的新書《City of Girls》(女孩之城)中,以1940年代的紐約為故事背景,描寫19歲的少女薇薇安.莫里斯在面臨困境時的心境變化與成長,無論現實如何艱難,也要勇敢面對一切,去愛、去冒險,擁抱內心的渴望。小說的字裡行間中有著她一貫的「享受人生、體驗人生、熱愛人生」精神。
書中充滿各具特色的人物、華麗的服飾配件,以及對性的精彩描寫,並以1940年的紐約劇院生活為背景,與二戰時期的殘酷戰時氛圍有著強烈對比。這本書目前已經售出英、法、德、俄、義、西班牙、土耳其、巴西等17國版權,也將電影版權授予華納公司。看來這次她的「daemons」(守護神)或「genius」(天才)也好好工作了呢!(笑)
2009年TED演講「Your elusive creative genius」(創作力的培育)
2014年TED演講「Success, failure and the drive to keep creating」(成功、失敗,以及持續創造的動力)
6月初於台灣發行的新書《City of Girls》(女孩之城)
出版社馬可孛羅與飾品品牌「女主角飾品」合作,推出「女孩之城VIVIAN X女主角飾品Nu. Zhu. Jue聯名設計手鍊」,為博客來獨家預購贈品,數量有限,送完為止。
(本文新書介紹部分出自女孩之城(燙金珍藏書衣+首刷限量作者親挑金句書籤),馬可孛羅)
cover via:1